B体育-威尔士队无缘欧洲足球冠军赛四强,丹麦队晋级半决赛
温馨提示威尔士队无缘欧洲足球冠军赛四强,丹麦队晋级半决赛: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爆料 请联系QQ:74010
商务赞助 请联系QQ:80002230 80004519
在电影《BJ单身日记》中,主人公布里奇特·琼斯是个32岁剩女,一个平淡多年、有些急不可耐要将自己嫁出去的女人。然而,身边的男人们说,女人恋爱就是抢凳子的游戏,过了三十岁没有男友的女孩,就像音乐停了还没有找到凳子的人,出局了。
根据我国民政部统计,全国独居人口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单身独居群体日益庞大。资料显示,中国内地曾经出现过几次单身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首部《婚姻法》带来了全国的离婚潮威尔士队无缘欧洲足球冠军赛四强,丹麦队晋级半决赛;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引发了第二次单身潮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第三次单身浪潮来临;截至2015年,中国单身人口达到2亿,其中,30岁及以上未婚女性比例高达2.47%,比10年前增加近两倍,主动选择单身的“单身女性”显著增多,专家认为第四次单身浪潮已经来临。
一、单身潮出现的原因:
其实单身并不是异类,这个现象在中国也许是露端倪,但是从世界范围看却早已蔚然成风。选择单身而不选择婚姻的社会潮流最早出现于北欧国家,很早就达到人口半数,还在继续增加。几十年前,在美国只有三分之一的人选择单身独居,目前已超过人口半数: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截至2015年8月,16岁以上的美国人当中,有50.2%的人是单身,即1.246亿。而英国国家统计局在今年公布的数据中显示,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中单身人士占51%。可见单身比例相当之高!
在中国,单身的男女人数接近2亿,独居人口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如今有超过5800万人一个人生活。不过明显低于美国50.2%和英国51%的水平。所以说,单身并不是异类,在其他B体育国家已是常态了。
单身浪潮的形成是有多种原因的,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李银河教授分析,至少有以下几种原因:
首先,婚姻制度的内在缺陷。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自先民时代逐渐形成,主要功能是养育子女和私有财产的继承。由于人的感情会蜕变或转移,婚姻制度就成为对人的约束,所有的现代社会都出现了离婚率增高的现象。婚姻制度与人性发生的内在冲突是它的致命缺陷。为了规避对个人自由的约束以及规避离婚的财产损失和精神痛苦,许多人选择了独身。
其次,男女平等的后果之一。在几千年间,世界各国都是男权社会,女性没有独立的生活来源,必须结婚才可以存活。现在女性可以独立谋生,是否结婚不再是生活方式的单一选项。也就是说,独居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另一个可能的选项,于是许多女性真的做了这样的选择。
再次,人类预期寿命增加。在传统社会,人的预期寿命只有三四十岁,从一而终很容易做到;进入现代,人的预期寿命达到七八十岁,终身只跟一个人生活而不厌倦的难度大大增加。于是那些不是感情特好心无旁骛的人就不愿选择婚姻了。
此外,不愿养孩子的人也会觉得结婚没有绝对必要,而不愿生养孩子只想好好享受自己人生的想法,目前已经成为不少现代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设计。
在中国渐渐从一个传统社会演变成现代社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真考虑选择单身独居的生活方式,可以说这既是一种出于个人意愿的选择,又是社会变迁造成的。从发展趋势看,中国人可能在世界的独身浪潮中是最保守的,排序是倒数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看重家庭价值的文化之一。即便如此,传统文化价值还是会受到现代化过程的冲击,独居仍然会成为趋势。与我们同文同种的台湾单身人口超过四成就是一个预示,婚姻制度的式微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将有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独居生活方式。
二、单身贵族引领消费新趋势
现今的单身族群主要集中在有文化、有实力的中产阶层。比起传统观念中长相、经济双重困难,生理或心理上有双重缺陷的“被动单身者”,思想观念上的颠覆性变化是他们最为显著的特征。他们是自我享乐的代表,为了享受生活而主动选择单身。比起已婚人士,他们热衷消费,淡看储蓄,并且自我意识极强,对单身生活也是感觉良好。“高学历、高收入、高压力;工作忙、有情趣、有期待”这样的词语正是这个群体的特征,也正是催生“单身经济”最主要的因素。
1、独自旅行
英国《Telegraph》2015年年中的一份报告调查了英国单身人士的假期生活。结果显示,每三个英国游客当中就有一个人是独自旅行,为的是改变下生活方式、换个城市短暂休假或者是为了认识更多陌生人。大约四分之一的成年游客未婚、离婚或者是丧偶。一些邮轮公司目前为吸引消费者不再收取单人差价、提供专为单身人士设计的休息室、单人舱房。一些连锁酒店也针对年轻单身人士推出了专门酒店,比如有“千禧一代眼中的万豪”之称的Moxy Hotels目前在美国开业,准备在全球增开100多家。
2、热衷奢侈品牌
一些奢侈品牌同样抓住了年轻单身消费者的心,她们看到美国歌坛天后Rihanna在Instagram上传了穿着Dior服装配饰的照片后感觉到买买买能治愈自己的孤单。
3、丁克消费者
在美国,丁克人口逐年增加,但同时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又十分热衷于给身边的孩子买礼物等等。商家们看到了其中的商机,《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用“PANK travel”(带侄女侄子旅行)这个新词概括了这样一种旅游趋势。据加拿大网站SavvyAuntie.com的统计,美国20~44岁女性中约有38%的人没有孩子,她们中很多人收入高而且非常喜欢给身边的孩子购买高端商品作为礼物,通常能成为为孩子挑选礼物的好顾问。
4、年轻的单身创意工作者
在美国,35岁以下的单身创意工作者,事业心强、品味时髦、多金而且聚集在创意产业。26岁的作家David Infante如此介绍他们这一类人的生活:穿80美元的运动裤,喝16美元一架(6瓶)的精酿啤酒,每一百美元伙食费当中43美元花在了餐馆里而不是家里。这些单身贵族有时候表现地却更传统、谨慎,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甚至有点像上世纪20~40年代出生的男士(静默一代)。为了吸引这部分读者,《花花公子》以低调的形式在线推出免费的阅读刊物,平均读者年龄下降到30岁,网站浏览量暴涨400%。他们目前的目标读者是城市里热衷视觉艺术的单身工薪族。
总结:
单身并不可怕,一个人也可以过出高品质的生活。“婚龄”推迟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趋势,我们并不是异类。无论是享受单身,还是盼望早日脱单,大家只要理性区别对待就好,有时候自嘲“单身汪”只是一种幽默,并不是真正得觉得单身可悲,内心的富足胜过一切外界的眼光!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